【编者按】潮涌科创,澎湃开局。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澎湃新闻联合推出“上海新型产业体系重点领域大调研”,聚焦上海“3+6”产业体系、新赛道和未来产业的重点行业领域,锁定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氢能汽车、机器人、智能工厂、新材料、智能终端、人工智能、元宇宙、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产业,深度调研上海产业高质量发展态势和未来趋势。

本篇聚焦于近两年突然爆火的概念——元宇宙。作为首个公开表述元宇宙发展创新思路的中国省级政府,上海市政府率先将元宇宙写入“十四五”规划,并在2022年夏天印发《上海市培育“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元宇宙相关产业规模达到3500亿元。2022年秋,上海又率先征集元宇宙重大应用场景需求。在“以虚促实”、“虚实结合”的概念下,上海的元宇宙发展计划进行得怎么样了?

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中,观众们正戴着VR头显,通过移动云VR 360°沉浸式体验全景视频和学习党史,这个名为“数字一大,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场景,以中共一大会址和上海各红色地标为基础,形成人与物穿越山海、实与虚跨越时空、线上线下融合共生的红色文化体验。在上海的国家会展中心、东方明珠等地标,类似的元宇宙应用场景也已落地。

享受身临其境的体验,让观众不由得思考一个问题:为何在2022年,上海可以实现如此多虚实结合的应用场景落地?

“上海的元宇宙注重应用场景的落地,我们推行元宇宙的目的是用‘以虚促实’、‘虚实结合’的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元宇宙底层的六大技术:建模技术、区块链技术、5G、交互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都是重点。”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处处长裘薇告诉澎湃科技(www.thepaper.cn)。

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到2022年末,有关元宇宙的话题依然在全球范围被广泛讨论,也不乏唱衰或不解之声。经历了最初的概念炒作后,中国的元宇宙产业正逐渐清晰显现出它的发展趋势和脉络,并迎来政策红利期。多个省份或城市加速入局,相继出台相关政策,上海作为最早发布元宇宙扶持政策的地区之一,以前瞻性的眼光为元宇宙的中国化定调,并率先提出截至2025年的发展目标。

虚实结合的共识

千禧年的互联网和奔腾电脑,曾让无数人憧憬未来,也让部分人产生担忧。如今,互联网早已不是空谈:它既是虚拟世界,也为现实世界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在很多业内人士眼中,元宇宙就走在互联网曾经走过的这条路上。

上海企业界也对元宇宙概念有自身的认识。

早在元宇宙概念火热之前,一些企业亲身经历了VR(虚拟现实)的起伏。尽管VR产业目前已属于元宇宙产业的一部分,但VR概念先于元宇宙兴起,早在2016年左右就火起来了,随后又颇受争议,遭遇市场冷却,如今这个产业的玩家们则寄希望于厚积薄发。

“15、16年,可能随便一个VR眼镜就能融资几千万,概念十分火爆,但这些企业很多后来都消失了。眩晕、价格等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很多人失去了对VR的兴趣。在我看来,直到去年,VR产品才达到所谓的准入门槛,也基本解决了佩戴问题,而VR也借由元宇宙焕发了第二春。”YVR首席执行官陈明告诉澎湃科技。该品牌属于玩出梦想集团,已发布多款VR眼镜产品。

“我很喜欢比尔·盖茨的一句话,我们总是高估一项技术两年内的发展,低估它未来十年的发展。”陈明认为,VR产业将在未来几年内爆发。VR设备作为元宇宙入口的同时,也是一个实体设备,这使得VR产业本身就是一个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交汇的地方。

软件企业也有类似的想法。作为上海吸引的外资企业,实时3D开发商Unity在入驻中国第十年之际,于2022年8月再度加码中国市场,成立了全新的合资公司Unity中国,未来的目标是打造更适配中国科技生态、兼容更多国内软硬件平台的国产自研引擎,继续开发面向各垂直行业的产品与解决方案,赋能工业元宇宙、企业元宇宙、文旅元宇宙等各类应用场景。

总部设在美国旧金山的Unity近年来一直积极布局元宇宙,帮助制造业构建智慧产线的数字孪生、打造无人工厂;协助企业打造元宇宙展厅,构建能远程协作的虚拟办公室;助力文旅企业打造数字藏品、数字导览和交互式表演。当前,Unity在全球拥有超2000万开发者,已遍及全球190余个国家和地区,使用Unity解决方案制作或运营的内容的月活跃用户高达39亿。

Unity参展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Unity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张俊波对澎湃科技表示:“我认为元宇宙最早实现的地方是能带来经济价值、产生实际经济效益的地方。”

张俊波说,元宇宙是下一代互联网,可以通过虚实结合,切实地赋能现实,帮助现实世界降本增效。底层引擎是实现元宇宙成熟形态的必要准备,且需要具备强大的跨平台能力,对于不同的设备终端、操作系统、软件平台、硬件芯片,都能很好地兼容。

“元宇宙相关概念虽然提出有20年了,但是我认为它仍是一个不断演变、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概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人或者机构能够非常准确地给元宇宙下一个定义。”复旦大学教授、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主任张伊娜在接受澎湃科技的采访时评价,“未来,随着元宇宙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普及,将大大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加速深度融合,各类技术价值也将在赋能实体产业中逐步显现,它将带来全新的商业模式,组织再造,生产关系重塑等一系列颠覆性的变化和革新。”

布局与优势

上海没有BAT(百度、阿里、腾讯),曾被认为是一个遗憾,尽管饿了么、小红书和哔哩哔哩等新一代互联网企业已经给这座城市的互联网产业实力“正名”。如今,上海希望抓住元宇宙的契机,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作为第一个公开表述元宇宙发展创新思路的中国省级政府,上海市政府率先将元宇宙写入“十四五”规划,并在2022年夏天印发《上海市培育“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元宇宙相关产业规模达到3500亿元。

裘薇表示,元宇宙产值预计能够带动整个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达到5500亿的规模。目前,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一直稳定在5000亿的规模,元宇宙的发展有望再增加500亿产值,形成突破。

此外,创业主体也可以更加勃发。裘薇表示,上海希望培育出十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元宇宙创新型头部企业。同时,元宇宙政策能够带动一些隐形冠军,即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将诞生一批专精特新企业,让大中小企业实现融通发展。